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,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,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。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——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。大家发挥聪明才智,试验了很多种办法,如下:
方法一: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,成为专职分粥人士。很快大家发现,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,于是又换一个人,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。“权力导致腐败,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”,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。
方法二: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,起初比较公平,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“权力合作”,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。这种制度失败。
方法三:谁也信不过,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,每人一天。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,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。虽然看起来平等了,但是每人在—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,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。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。
方法四: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。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,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。大家一致认为,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,还得寻找新制度。
方法五: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,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。公平基本上做到了,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,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,等分粥完毕时,粥早就凉了。此制度效率太低。
方法六:对于分粥,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。这有了公平,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。
方法七: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,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。令人惊奇的是,在这一制度下,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,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。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,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,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。
这就是规则。规则的确至关紧要,一个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说明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。
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,党的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,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,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,这是我党认真总结出来的宝贵历史经验。胡主席、温总理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反腐倡廉任务的重要和紧迫, “廉洁从业、执政为民”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更关乎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。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是政策的执行和落实,希望自己能成为捍卫“廉政”实施执行的一份子。卢梭说过,“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”。权力之所以走向腐败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。在很多情况下,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,而是因为有法不依、执法不严、违法不究。在完善制度监督的前提下应加强群众监督,设立举报热线、举报信箱,做好信息的反馈机制 。 媒体监督(舆论监督), 领导(上级)监管 ,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价、考核体系,干部考核职工的同时应予以职工考评干部的权利,完善各种监督机制,形成有权必有责,用权受监督,违法要追究的制度体系。
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:“建立健全决策权、执行权、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结构和运行机制,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谋利益。”